第一章 野人

作品:《戰國萬人敵

    嘭!

    我在哪兒?

    我是誰?

    「李哥——」

    「救人!救人吶!李哥還在下面——」

    「叫消防——」

    「報警!快點報警啊——」

    嘈雜、躁動、混亂……一切又很快地歸於平靜,黑暗中的平靜。

    「咳咳……嘔——」

    眼前恢復了光明,渾身又濕又冷,混雜著河底淤泥的味道,讓李解頓時乾嘔起來。腦子裡嗡嗡嗡嗡作響,高頻像蟬叫的耳鳴,讓他整個人很煩躁。

    「不是印染廠工地?」

    一片混沌的腦袋裡,不斷地閃現著爆破、塌方、揚塵的畫面。

    昏昏沉沉中,一個女人的聲音響了起來,他能聽到她說話,可是,聽不太懂。有點像吳地方言,但又不完全像。

    李解正要開口詢問,突然高頻像蟬叫的耳鳴更加劇烈,整個人眼前一黑,像一條死狗一樣,一動不動。

    女人驚呼一聲,放下手中的竹籃,然後站起來,大聲地呼喊著什麼。

    不多時,就有大量同樣端著竹籃的年輕女人跑了過來,竹籃中無一例外,裝著的都是布料和衣服。

    「阿解要去南沙?」

    「是哩,那裡有大鯽,可以捉一些。」

    「若是得鰍,吾用上苧換與你。」

    「可。」

    李解點點頭,表示同意。沿江之地,多稱「沙」,因為不住城裡、市鎮,又稱「沙野」。

    姑蘇城北面往東沿江沿海,大大小小的「沙」成百上千,住在這裡的人,都是「野人」。

    一個月的穿越試用期度過之後,李解倒也不用擔心自己不能夠融入這個類似上古時代的世界。

    因為「野人」哪怕是裸奔……都是正常的。

    「野人」無禮嘛。

    把李解「撿」回家的,是一個浣紗女。姑蘇城外的「野人」,除了採集、種植等等收入之外,主要是為「城裡人」提供服務來換取報酬。

    浣紗,就是給「城裡人」洗衣服。

    有兩種浣紗女,一種是姑蘇城裡有編制的浣紗女,她們主要給貴人洗衣服;另外一種是民營企業,一般都是「城裡人」當老闆,然後利用「城鄉」之間的人工成本差,來賺取利潤。

    「野人」一般就是給民營企業打工。

    再說了,有編制的也不會「撿」李解回去。

    「沙野」的浣紗女「撿」陌生男人回去,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交配,繁衍後代。越是強壯越是好,長得帥是次要的。

    巧的是,李解很強壯,畢竟,他是一個工頭。

    工頭要是不強壯,怎麼拖欠工人工資,並且把討薪的工人一一打服?請保鏢圍毆討薪工人的,那不是工頭,那是企業家。

    「撿」了李解的浣紗女,是「白沙」人。「白沙」並不大,只是形成了聚落,還談不上一個「村」。臨近的「沙野」,多稱呼為「白沙里」。

    白沙里的住戶,並沒有姓,只有名。

    稀奇古怪的名都有,「撿」了李解的浣紗女,叫「旦」,因為是早上生的。

    李解尋思著,這要是姓沙,豈不是叫沙旦?

    旦有個弟弟,出生的時候,因為有一隻雕抓走了她家養的一隻雞,所以叫「雕」。所以不難看出,沙旦的弟弟叫沙雕……

    一聽就很親切。

    不管是旦還是雕,都不識字。

    哪怕是姑蘇城,識字的人都很少。


    李解自忖好歹也是紡織學院畢業的,雖然後來做了工頭,這不妨礙他自認為是個文化人。

    然後跑去姑蘇城賣水產山貨的時候,他突然明白過來,他的的確確是「野人」,他就是個弟弟,還是沙旦的弟弟……沙雕。

    大篆……字認識他,他不認識字啊。

    不過李解給旦和雕取姓這個事情,還是讓白沙里附近的「沙野」有點轟動。

    因為這聽上去有點高大上,只不過李解尋思著這沙旦和沙雕還是不能叫,別人可能覺得沒什麼,他覺得蛋疼,而且精神上相當扭曲。

    「野人」們自己在搞姓出來,這讓姑蘇城的人覺得很稀奇,不過也沒管那麼多。

    畢竟,「野人」無禮嘛。

    白姓沙氏,這是「白沙里」最近定下來的姓氏。

    要是姑蘇城附近的村落這麼幹,早就有「城管」過來罰款,官吏來訓斥。但「沙野」的「野人」在那裡瞎胡鬧,也就無所謂了。

    說到底,「野人」無禮嘛。

    李解「名聲大噪」的原因之一,就是給「白沙里」創造了姓氏。這是「野人」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主要是不重要,因為日常中主要的事情,是想著怎麼多搞點吃的用的。

    之所以說是「名聲大噪」的原因之一,那是因為李解真正出名,是因為他老婆,也就是把他「撿」回去的旦。

    旦除了浣紗之外,也幫人養蠶,是附近「沙野」最美麗的蠶娘。美蠶娘之名,偶爾連姑蘇城的人也會聽說。

    只不過,美蠶娘父母雙亡,還要帶著沙雕弟弟過活,一般人就算想要跟旦過日子,也要考慮多一張嘴的事情。

    養活一個半大小子,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所以,「撿」老公屬於成本投入低,但是長期回報高的投資行為。

    再說了,李解身材高大威猛,一看就是能開荒一百畝地的能幹男子,比養一頭牛還划算。

    何樂而不為呢?

    要不是農具還要靠借,李解差點就高估了自己。

    無奈之下,本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帶著弟弟沙雕,穿越試用期期間,主要工作就是逮魚摸蝦。

    姑蘇周圍別的沒有,水產極其豐富。只不過,大多數常見的魚蝦,姑蘇的「城裡人」都吃過了,賣不出價錢。

    所以一般抓到了草魚之類的大魚,李解也多是自己做成鹹魚干。鹽是交換來的,從「白沙里」撐船去「東沙」,那裡的「沙野」,主要收入就是給姑蘇搞鹽。

    「東沙」的土地比「白沙里」還矬,難產稻米,所以想要吃米,就要跟「城裡人」一樣,靠買。

    錢是沒有的,那就只能以物易物。鹽,確切點說是粗鹽,在任何一個「沙野」,都是硬通貨。

    只有跟姑蘇的「城裡人」做交易,才會換來一種叫「鏑」的錢幣。「鏑」除了當錢用,它還是箭頭……

    不管是沙雕還是「白沙里」的其他青少年,都很喜歡錢。

    沒辦法的事情,因為錢無所不能啊。

    「雕,去問過『雲亭』五更要多少鰍了麼?」

    「問了,昆兄不用捉太多,『雲亭』五更只要二十條大鰍。」

    去姑蘇實在是太遠,一天才一個來回,這還是划船技術好。只是想要賺到實實在在的錢,姑蘇城是最好的去處。

    除此之外,也就只有市鎮和小一點的貴族封地,才能搞到錢。

    只不過市鎮那些官吏和小貴族,其實也沒多少錢,主要也是靠布匹來支付。

    錢,是最最保值的,而且動不動還升值。所以如果不是特別想要某種東西,很少有人願意用金屬貨幣來支付。

    離「白沙里」最近,且又願意拿「鏑」來支付的「富貴」人家,目前只有「雲亭」這個地方的「五更」。

    「五更」是個官職,拿吳王發的工資不說,在地方上也相當的有實力,掏「鏑」來支付,也說明了一切。

    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五更」的,能做「五更」,年齡是一個門檻,不滿五十歲就別想了。

    凡是做「五更」的,都是地方市鎮上滿了五十歲的老者。

    「雲亭」這裡的「五更」,今年就是五十五歲,牙口不太好,想吃一點柔軟的泥鰍,實屬正常。

    但是,泥鰍哪裡有那麼好抓?

    不過「白沙里」美蠶娘「撿」來的老公,卻能保證供應新鮮活潑的泥鰍,個頭兒還挺大。

    要是一般農夫,作為「雲亭」五更,吃你幾條泥鰍怎麼了?可「白沙里」畢竟沒有一般的農夫。

    野人嘛,不知禮,所以就只能用之以利。

    不過對李解來說,現在連一張擦屁股紙都沒有,講個屁的禮啊,還是談錢最好!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