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任務式的放飛自我(明天開始進宮)

作品:《美利堅土豪人生

    回到加州後,日常化生活進入了李維的節奏,而貝拉每天的事情就是一大早起來叫上李思思陪她一起上馬術訓練課,接著安排口語練習,總之一天的安排很充實。樂筆趣 www.lebiqu.com

    不時的還會有高爾夫、網球之類的競技體育放鬆一下,按照貝拉的說法就要把李思思培養成全能,不需要什麼都精通,但一定要都會,通俗的講就是往社交型人才的路子走。

    李維對此當然沒意見,他巴不得這樣呢,最好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的,省的這小丫頭有多餘的精力來給他找麻煩。

    這天,貝拉在和李思思講解美國的高中教育,李維一時好奇,跟著在一旁聽著。

    一個多小時後,收穫頗多,國內一直以來的輿論導向,對美國教育都是讚譽為主,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從中學階段就讓孩子出國留學了。

    美國是國內低齡留學生的第一去向。

    近年來低齡留學生也有不少負面消息傳回國內,包括幾個著名的虐待同學案件。

    儘管如此,學生和家長的留學熱情仍然一路高漲,因為大家心裡有個堅定不移的認識:美國教育是世界第一。

    然而,和中國人的印象截然相反,在美國人和歐洲人眼裡,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的高中教育糟糕至極。

    從家長到學生,這個看法非常普遍。

    那麼,美國的高中教育到底好不好呢?

    反正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給出的數據顯示是15歲學生中,美國的科學、數學和閱讀水平都處於世界中下游。

    美國排名如此之低,讓人大跌眼鏡的同時,也讓本土的教育精英意識到這樣的測試中,大國處於弱勢,比起歐洲國家來,也屬於「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了。

    地方大、人口多,容易造成地區發展不均衡,中國對此應該是最有體會的,優質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幾個發達省市。

    主要原因是美國沒有一個組織,來綜合協調各個州之間和各個學校的教育政策,學校的領導者可以自作主張,使得各個州之間,各個學校之間,教育水平相差很大。

    美國考試題大半是多項選擇,勾選答案可以靠猜,因為老美比較喜歡標準化考試。

    美國的交流與理念就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且是100%貫徹執行,這方面他們絕對不會摻任何水分。

    同時要求學生多讀經典、多讀名著,每周幾乎25-100頁,讀過必感,一定要些評述、體會或分析,這和我們中學裡有標準答案的閱讀分析差異太大。

    理科學習以項目研究為主,自己選擇研究題目,寫項目報告,報告不能直接抄錄書本或網絡上的觀點、語言,引用必需註明出處。

    歷史是絕對的主課,而在我們這兒歷史是絕對的副課,即使你歷史出色,但還是不精通美國歷史、北美歷史和歐洲歷史。

    強調作文,特別是論述文,作文要求和寫論文一致,不能抄襲。

    重視藝術課程、包括美術和音樂,要求學生都能使用樂器。

    重視體育,每天3:30pm後是學生的運動時間,私校為學生提供免費的運動輔導,春季以室外運動為主,冬季以室內運動為主,每個學區都會組織校際間的籃球、足球、lacrosse等運

    強調團隊合作,知識分享和團隊學習。

    社區服務,每個高中畢業生一定要完成規定時間的社區服務,有創新的、有社會責任感的社區服務在孩子的生活中將是畫龍點睛之處。動競賽。

    美國大學的入學考試有兩種側重不同標準化考試:sat和act。

    sat側重學生綜合能力測試,相對稍難;act則主要是對高中課程的考核,相對容易些。

    從考題形式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歐洲國家在教育中更加致力於個性化的教學,試題標準化當然減輕了教育體系中教師的工作量。

    因為通常情況下,一個美國學校的人數比歐洲國家一個學校的人數多得多。

    美國的人口雖然比中國少多了,卻通常相當於一個歐洲國家的5-8倍,另外,美國人也更喜歡搞教育產業化,更傾向於提高人工效率。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美國的校車問題了,幾乎所有的美國中小學都有校車,還沒見過例外的,這點和中國不同,也和歐洲國家不同。

    美國多數城市,確實是沒有靠得住的公交,真的沒有,在美國沒有車過不下去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美國學校必須有校車的原因。

    總的來說,校車都非常的安全可靠,有的是學校自營,有的是交通公司操作。

    不過無論所有權是不是學校,校車都肯定有校車標誌。

    又來說點不相干的話,很多人羨慕美國連窮人都有車,可是李維真的覺得,這真不值得羨慕。

    不少美國家庭有2-3輛車,這也是沒法,不像歐洲國家,有些家庭喜歡車才會多買車,在美國,沒有車寸步難行。

    一般年滿16周歲就可以在美國合法駕車,歐美孩子到了15、6歲就已經非常獨立,他們很多人就不再很願意搭乘校車了,如果家裡條件許可,他們都會竭力爭取讓父母同意買車,自己開車往返學校。

    美國多數地方沒有發達的公交,一般城鎮面積都算蠻大,即便不大,因為地多人少,購物辦事的各個點都相隔很遠,喜歡步行的人也走不了那麼多,不得不開車。

    不得不想,美國人在西方人中超重的人數最多,說不定和沒有四通八達的公交有關係。

    因為如果使用公共運輸,你至少得走到車站,美國人已經習慣了,3、5分鐘的步行距離都是開車。

    據說歷史上,美國和汽車有關的行業大佬們,買斷了軌道交通的股份,然後任其倒閉,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汽車行業,讓所有人都離不開汽車和汽油。


    美國的高中每天上課很緊湊,放學時間很早,和多數西方國家一樣,美國中學的放學時間都在下午三點左右。

    不過,國內的同學別急著光是羨慕。美國學校每天的課程安排真是很緊張的,每天上午一般是八點開始上課,每天大約有5-8節課。

    課間時間一般是5分鐘,而且你常常要從一個教室跑到另一個教室!

    學科老師有自己固定的教室,所以跑路的是學生,說好的「以學生為中心」呢?哈哈,記住,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意思是學習靠學生,教學根據學生設計,而不是要把學生捧成小皇帝。

    美國因為不缺土地,所以好多學校只有一層樓,也就意味著,從一個教室到另一個教室,有時候你得跑很遠。

    學校針對同一年級的課程表,從周一到周五變化不大,有些學校甚至是完全一樣,倒也方便學生們按照習慣跑教室吧。

    課程選擇多樣化個性化:一般的必修課也就是英語、數學、歷史以及科學,他們對美國歷史教得非常細。

    重視人文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慣例,美國中學的數理學科不算難,中國學生只要語言沒問題,都覺得偏簡單。

    而語言文學,閱讀和歷史這些方面的學習要求,涉及的廣度和深度普遍超出想像。

    相對於英法德等這些老牌帝國,一般美國學校在閱讀、哲學教育以及公民教育、人文關懷教育方面還有差距。

    歐洲發達國家更加傾向於不分民族的人性教育,美國有些學校會有更多的愛國主義教育。

    另外,美國一些學校受宗教影響大大超出西歐和北歐這些發達國家,有些教會學校的理念可能會影響到科學教育,這一點家長一般都提前要考察好。

    貝拉的講述中,確實有過個別學校教育者竟然完全否定達爾文學說,在有的美國學校學到反科學的論點,不算是特別孤立個別的事。

    歐洲人常常認為美國當地教育特別糟,也有些是因為出門發布愚昧言論的美國人造成負面印象導致。

    學科的選擇如此之多對於中國學生來說肯定是新奇的,包括必修課,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選擇上什麼級別,不必局限於自己所在的年級。

    比如,數學就有十來個級別可以選擇。

    選修課就更不用說了,好一點的學校開設數十門課程供學生選擇,音樂方面,各種樂器學習,各種流派音樂的介紹,。

    戲劇、舞蹈、道具設計、舞蹈設計、編程、打字、求生技能、駕駛、家政、心理學、兒童發展理論、新聞寫作......幾乎什麼都可以在學校里學到。

    再強調,每個學校開設的課程也是自己決定的,所以不是每個學校都一樣。

    放學不回家,學校太有趣?

    可以這麼說,因為放學後多數學生都要參加自己的俱樂部活動。

    重視和愛好體育運動是美國人的顯著特徵,幾乎所有中學都有籃球、足球和棒球俱樂部。

    體育健兒,無論男生女生,在學校都特別受歡迎,在學校里,學生明星不是學習成績好的,而是運動機能最好的學生。

    雖然西方人普遍比中國人更加athletic,更加擅長體育項目,但是在美國,體育不僅僅是一個學科,運動不僅僅是鍛煉身體,運動幾乎是每個「積極生活的人」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加學校球類俱樂部的可不是等閒之輩!他們很多人的球技不輸專業運動員。學校之間的比賽也都是高水平的,可觀性甚至不亞於一些世界比賽。

    其他俱樂部活動數不勝數,各種外語,繪畫、音樂、舞蹈、棋類等等。

    任何一個學生,有特長或者有一個什麼有趣的想法,都可以發起一個俱樂部。

    學校會指派一位教師充當俱樂部的監管人,監管老師的責任只在於監護未成年人或者說維持秩序,學生自己才是俱樂部的領導。

    學校和學校之間會定期舉辦比賽或者聚會,尤其是球類運動和棋類競賽之類的。

    因為俱樂部是自己選擇、自願參加,絕大多數學生是很把它當回事的,放學以後參加練習和訓練,不僅是有趣,也是責任。

    總的來說,美國高中教育到底好不好呢?

    這樣說吧美國中學,質量高低不一,申請高中留學,最好事先仔細調查研究再決定,只要選擇正確,肯定還是比國內單純的應試教育強,選不好?那對不起了,還真不見得能強多少。

    要適應美國教育,學生需要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包括個人事務的自理和情緒上的獨立,還需要極強的自覺主動學習的能力。

    美國自身是發達國家中「文盲半文盲」最多的國家,為數不少的學生到了中學連單詞拼寫都沒有過關,除了因為教育發展的不平衡。

    還因為他們自由自在的學習風氣,美國家長不大會像中國家長那麼迫切要求孩子「成功」,成為勞工階層通常也不像在中國會是什麼特別令人失望或者丟臉的事情。

    學得不好的學生反正可以選擇低級別的學習,上不了大學就及早進行職業訓練。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首先是不一樣的,這一點也務必要納入考察學校的背景因素。

    簡單而言,中國家長普遍盯著的是所謂的「精英」教育,並不是隨便什麼美國中學。

    最後出現那麼多水土不服的事故,可以說是難免的,中國留學生這類尷尬事,以後估計還會很多的。

    最後說道對比好壞真的難以下結論,有好的地方也有差的...

    如果一個學習環境可以讓孩子熱愛學習,主動學習而不是被迫學習,那麼,我覺得就是千好萬好!

    反之,如果語言準備、心理準備和能力準備都不充分,只為逃避學習負擔而留學,美國學校再好也幫不了你。

    李維只能祈禱小妹能夠順利堅持下去吧,本以為來這裡會輕鬆點,呵呵,苦頭還在後面呢...



第一百六十九章 任務式的放飛自我(明天開始進宮)  

語言選擇